《克拉克森的农场4》:乡村“只是你开车经过的地方”? -

来源:人气:288更新:2025-07-18 12:31:34

《克拉克森的农场》系列纪录片以英国知名主持人杰里米·克拉克森在乡间经营农场的经历为主线,呈现了其充满挑战的农耕生活。该系列在豆瓣平台收获了极高评价,而作为专栏作家的克拉克森更将纪录片中未涉及的农场故事收录于同名图书中。随着第四季纪录片的完结,配套的《克拉克森的农场4》中文版已由译林出版社面世。澎湃新闻经出版方授权,特别摘录书中一篇题为《我的牛不想要你的拥抱》的文章,现以"编者所拟"为标题进行呈现。

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第四季中,杰里米·克拉克森与詹姆斯·梅的互动引发深思。当这位以实用主义著称的节目主持人提到乡村时,他将其比作"通勤途经的风景",认为这种地貌既无居住价值也缺乏游玩意义,只是连接城镇与城市的过渡地带。这种观点或许过于片面,但确实反映了部分人对乡村功能的误解。如今,这种认知正被愈发多元的视角所颠覆——从环保主义者的再野化倡议到社交媒体上流行的乡村体验活动。

最近,一位年轻女士在抗议游行后突然展现出对生态议题的深刻理解,尽管她此前连长筒胶靴的正确使用方式都不清楚。有趣的是,当她一边享用牛油果汁一边谈论畜牧业对环境的破坏时,却将杏仁奶视为真正的奶制品。这种认知断层恰揭示了当代社会对乡村价值的重新诠释:一些人将乡村空间想象成需要保护的自然栖息地,而另一些人则视其为城市精英进行自我救赎的场所。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可持续"的口号催生了新的乡村消费模式。某位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朝圣者所推崇的"乡村生活哲学",正在被转化为具体的商业实践。例如,东约克郡的一些创新者推出"抱牛体验"项目,以50英镑的价格让游客在谷仓内与奶牛互动三小时。这种将传统农业空间改造为社交打卡地的做法,意外获得了公众认可,甚至引发模仿热潮。

然而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矛盾:当奶牛的经济价值被重新定义时,农业生产的本质正在被消解。从提供牛奶到成为"可持续"理念的象征,乡村空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价值重构。对于农民而言,这种转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不得不在传统生计与新兴市场需求之间寻找平衡。

《克拉克森的农场》第四季中,牛的种种习性被毫不留情地揭示。它们仿佛天生的排泄机器,每日循环往复的作息令人啼笑皆非——起床、排泄、返程,甚至在梦中也保持着这种本能。当观察到奶牛优雅地啃食草料时,那些看似温顺的举动实则暗藏玄机,最终竟化作十加仑的粪便洪流。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东约克郡的农民或许会精心铺设新鲜稻草以迎接来自伊斯灵顿的访客,但三小时的亲密接触后,这些"科尔宾派人士"留下的气味恐怕会让谷仓陷入更深层的危机。更令人担忧的是牛的反刍习性,它们将食物反复咀嚼的频率堪比某些年轻男性的呕吐次数,这使得人们在抚摸它们后背时,往往需要格外警惕。看似温驯的棕色眼眸下,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当某位不幸的参与者在哼唱和平之歌时被奶牛翻转压身,它可能对这种意外状况毫无芥蒂,甚至会将受害者当作挠痒的工具。要理解这种力量,可尝试让奶牛从桶中进食后试图提起桶,你会发现这比举起雷神之锤更具挑战性。尽管我不是动物力量领域的专家,但若存在此类概念,牛恐怕必然榜上有名。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农场动物能成为"开窍"环保主义者的敛财工具?羊显然不合格,它们的脏乱程度令人作呕,且体格异常健壮。猪则更显尴尬,幼崽尚可接受,但面对成年猪直视的眼神,人们或许更愿意重返特斯拉车内逃离现场。去年莉萨尝试的"山羊瑜伽"企划堪称黑色幽默典范:当她邀请十余位朋友在羊圈中完成一小时瑜伽课程时,尽管山羊用头撞击的举动颇具趣味,但它们仅用牙齿啃食衣物的特性仍让人印象深刻。这些动物的排泄物更是堪称艺术品——小巧、整齐且结实,令人不得不承认其卫生程度。据莉萨称,这场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令人玩味的是,竟无任何回头客光顾。

人们对乡村的想象往往寄托着田园牧歌式的幻想,但现实却频频打破这种浪漫期待。若试图在林间哼唱,蚂蚁便可能成为不速之客;若在陌生池塘畅游,或许会遭遇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困扰,彻底遗忘自身行为;若向农民询问是否亲近家畜,他们可能会用猎枪表达不满。更讽刺的是,当试图推行再野化政策,让自然重新主导生态时,得到的却是一片9.4万平方英里的荨麻丛林。值得庆幸的是,我找到了破局之道——注意到许多农民将拖车停在田间主路作为广告位,那么与其宣传路虎维修服务,不如悬挂标语:“继续前行,这里别无他物。”否则,我们终将不得不穿上格子衬衫与钢头鞋,奔赴牛津街,要求为拖拉机划分停车位,为猎狐队的马匹建造马厩,并在演讲角设立屠宰场。注释:1.詹姆斯·梅(James May),英国知名媒体人,作者的友人与同事。2.油管(YouTube),美国主流视频平台。3.再野化,一种旨在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环保实践,近年在英国环保圈引发热议。4.牛油果种植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其耗水量约为苹果的15倍。5.格蕾塔·通贝里曾现身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其环保演讲引发广泛关注,但活动后的环境问题亦备受批评。6.伊斯灵顿位于伦敦北部,20世纪50年代因房价高昂,吸引中产阶级迁入并改造乡村区域,此现象后来被称作“伊斯灵顿化”。7.库姆巴亚(Kumbaya),20世纪20年代的非裔灵歌,后成为民权运动象征,现亦有调侃理想主义者的用法。8.1加仑(英制)约合4.5升。9.科尔宾派,指英国前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及其支持者,常被用来形容激进环保主义者。10.《克拉克森的农场3:我的猪会飞》中提及,作者曾将未耕种的地块荒置,结果导致荨麻疯长。11.此处指伦敦海德公园东北角的演讲角,自19世纪起为公众言论的重要场所。

《克拉克森的农场 第四季:自食其果》,作者:【英】杰里米·克拉克森,译者:邓颖思、严翠雯,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