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226更新:2025-07-17 18:16:25
2025年上半年,长剧类型再次彰显其在剧集生态中的核心地位。年初的《漂白》与《北上》以现实题材引发关注,古装领域则有《白月梵星》凭借反套路叙事刷新仙侠审美,而《临江仙》以"三婚三离"的情感纠葛成为话题焦点。《在人间》则通过类型化创新探索,展现了长剧在创作维度的突破。据第三方平台数据统计,爱奇艺在长剧市场表现中持续领跑,云合数据显示其《白月梵星》《无忧渡》《北上》《漂白》《临江仙》《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淮水竹亭》《仙台有树》等8部作品跻身累计有效播放榜单TOP20。其中,迷雾剧场的《漂白》同时占据四项榜单冠军,而《白月梵星》以19.68亿累计有效播放量夺得猫眼有效播放总冠军。
爱奇艺作为平台内容主轴,在长短融合的产业趋势中展现出显著的生存韧性。同时,以《成何体统》等为代表的微剧内容生态逐渐成为关键增量。通过长短内容的动态互补,形成双向的"取长补短"机制,"以长视频为核心,微剧为增量"的战略布局不仅巩固了爱奇艺的行业地位,更通过具体案例验证了长剧的独特价值,为整个行业探索内容价值提供了重要范本。
过去两年,长剧的市场定位经历了剧烈波动:初期多从业者坚持长剧正统地位,认为短剧难以获得同等认可;随后又出现相反观点,认为长剧存在冗长乏味问题,或将被短剧的创作逻辑全面取代。这两种极端判断均未能准确反映当前剧集生态的真实发展。事实上,长剧不仅未失去其价值,在用户需求分层与表达空间拓展的背景下,反而持续承担着内容体系中的核心角色。这一认知已在平台方的战略规划中得到明确体现。
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提出的"长视频核心 微剧增量"策略,强调了长剧作为内容根基的不可替代性。2025年上半年,爱奇艺通过多题材实践验证了长剧在呈现复杂人性、社会议题与价值沉淀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悬疑剧为例,《漂白》通过十年追凶的警察故事,深入挖掘人性善恶的多重面向,成为迷雾剧场首部"热度破万"作品。《借命而生》则以时代伤痛的冤案为叙事核心,兼具现实洞察与警示意义。
现实题材剧中更能感受到长剧的叙事深度。年代剧《北上》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以大运河的流动意象映射人生起伏与时代变迁;都市剧《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则通过职场女性视角,勾连起社会乱象与时代情绪,展现出丰富深刻的现实切面。尽管短剧在题材拓展和垂类迭代上进展迅速,但尚未能有效覆盖悬疑探案和现实题材领域,这恰恰证明了长剧在深入刻画复杂人性与故事方面的稀缺价值。
即便是更依赖视觉叙事与情绪渲染的古装剧类型,爱奇艺也展现出差异化的内容路径。《白月梵星》《淮水竹亭》通过长篇幅构建奇幻世界观和人物情感脉络;《无忧渡》则以独特的视听风格营造绮丽氛围,长剧体量为单元叙事提供了扎实的创作空间,成功打造出具有辨识度的志怪风格作品。
《无忧渡》海报(图源:豆瓣)在深度探索的基础上,长剧并未忽视题材创新。作为微尘剧场继《我的阿勒泰》之后的又一力作,《在人间》以高概念设定包裹情感内核,通过风格化内容与先锋感尝试构建审美差异化,展现出鲜明的类型化探索特征。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曾用deepseek总结中国观众的泪点公式,强调“70%的真实细节 20%的反套路 10%的留白”构成关键要素。在他看来,最具挑战性且核心的要素在于“70%的真实”,而真实依赖于人物塑造,人物塑造源于情感联结,情感联结则需要细腻的细节支撑。要实现这种真实感,长剧在体量、深度与创新层面设定了独特门槛,这种门槛目前难以被短剧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单纯强调长剧的不可替代性已无法全面展现当下剧集生态的演变态势。在毒眸看来,短剧带来的“冲击”已转化为内容逻辑、叙事节奏与情绪满足等维度的复杂交织。长剧正在悄然调整表达方式与创作模式,短剧则逐渐展现出更高的完成度,二者间形成更深层的结构互动。过去几年,部分长剧陷入表达惯性,节奏冗长、结构松散、人物形象程式化等问题频现。而面对观众观看习惯与审美喜好的快速演变,滞后的内容表达与接受节奏间的落差愈发显著。
在此行业背景下,平台对长剧创作逻辑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王晓晖指出,短剧是“从客观上仰视观众”的创作形态,遵循“你想看什么,我给你什么”的原则;而长剧的常见误区在于“忽视观众”,容易陷入“我给你什么,你看什么”的被动境地。站在年中节点观察,长剧已逐步培养起新的“观众意识”,创作者们减少自说自话式的表达,转而增强与观众需求和情绪的互动,这一转变正在重塑整个剧集市场生态。
以仙侠与古偶两大类型为代表,《临江仙》成功突破了传统叙事框架。相较于仙侠剧常陷入模板化叙事的困境,该剧通过"三结三离"的极致爱恨反转情节,以"纯恨风"的创新表达重构了类型叙事逻辑;而《书卷一梦》则巧妙解构了古偶剧的脸谱化人设,采用穿书流轻喜剧风格,以现代视角重塑传统题材,实现正反两面的戏剧张力。受众反馈印证了这类创新的有效性:《临江仙》站内热度突破10000大关,站外网友衍生出"纯恨仙侠""仙侠版再见爱人"等热议话题;《书卷一梦》更刷新爱奇艺2025年开播首日热度纪录,"三折叠"名场面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这种类型表达方式的革新与观众审美心理的成熟化形成共振,使两部作品成为2025年长剧内容升级的典范案例。
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微短剧领域因一本多拍模式引发的内容同质化与审美粗放等问题,在纳入平台运作体系后已出现转机。以爱奇艺新上线的微剧《成何体统》为例,该作品通过IP赋能提升制作水准,并借助精细化的叙事节奏与互动机制优化观众体验。过去业界普遍关注'长剧短剧化'趋势,但如今的变化呈现出双向互动的特征,微短剧正悄然实现'长剧化'转型。这种双向流动的演化过程,远比单纯归因于长剧或短剧的单向影响更为复杂。爱奇艺推行的长短剧协同策略,不仅涉及形式层面的整合,更强调创作方法的深度融合,正在塑造更具结构张力的内容生态。在长短剧持续融合的进程中,行业也面临新挑战:当创作语言实现跨体裁借鉴,观众的审美预期发生适应性调整后,平台如何在结构性层面完成升级?这一问题已超越简单的长剧或短剧选择,演变为构建底层化、可持续的内容供给系统——既要满足不同类型作品的创作需求,又要实现整体生态的协同增效。为此,平台正推进内容组织架构的系统性重构,包括剧集体量规划、IP生命周期管理以及生态角色定位等维度,持续进行优化调整。
迷雾剧场推出的《借命而生》全剧仅13集(图源:爱奇艺)从爱奇艺2023年上半年的内容布局来看,长剧并非简单复制短剧的节奏模式,而是通过缩短整体体量来应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内容冗余问题。从更宏观的视野审视,迷雾剧场在短剧集中探索创新的路径,体现了爱奇艺对长短内容形态演变的前瞻性布局。目前推出的《漂白》(14集)、《借命而生》(13集)及《在人间》(8集)等作品,标志着爱奇艺在长短内容形态上的最新实践。从理性角度分析,当前长剧正在摆脱以往'快节奏、强情绪'的创作惯性,转而注重题材深度、世界观构建以及与观众节奏的动态平衡。例如上半年多部古装剧的热播案例表明,创作团队并非仅依赖情绪堆叠获取高热度,而是通过严谨的叙事结构和节奏调控,实现作品在题材设定与情感表达上的双重升华。
《淮水竹亭》与《无忧渡》的视觉呈现(图源:豆瓣)《淮水竹亭》以东方侠情奇幻为叙事基调,注重世界观构建与角色沉浸体验;《无忧渡》则通过单元式叙事层层递进,以舒缓节奏勾勒出人妖共存的尘世与无忧境的奇幻质感。在主线叙事之外,副本系统与单元结构成为承载剧情密度的核心载体,既平衡了叙事节奏的张弛,又拓展了情节的延展空间,令侠情叙事更具张力,人妖情线更为细腻悠长。这种节奏把控策略使长剧在保持体量优势的同时,实现情感厚度与叙事张力的双重提升。而短剧亦被平台赋予新定位,除具备引流功能外,更承担综合性内容生态的结构性作用。例如《成何体统》已启动动漫改编,长剧开发与电影项目同步进行,微剧的快速转化则最大化实现IP的跨媒介价值输出。
爱奇艺在长短剧协同策略上的调整标志着平台内容生态的升级,其核心在于超越单一爆款思维,通过分层内容供给与角色解构,既保持深度叙事的纯粹性,又实现多元化内容的价值共振。王晓晖指出,微剧领域将呈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高水准的创作,但需正视各类形式的边界——无论微短剧、长剧还是电影,都将基于市场规律与观众需求确立各自的定位。平台通过多样化剧集的实践印证:长剧仍保有不可替代的叙事深度,复杂人物塑造与现实主义细节展现,唯有依托充足的篇幅才能实现。这种'以长剧为根基、借短剧拓优势'的策略框架,正成为推动剧集行业进化的关键路径。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